您当前的位置:名表品牌网资讯正文

庆鱼年缸鱼年画匠人的年味回忆与等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16 21:10:03  阅读:6416 来源:新华网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王学勤在画“缸鱼”(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新华社天津1月13日电(记者宋瑞、白佳丽)曩昔,接近年关时便是王学勤最忙的时分。他每天都要赶制一批“缸鱼”,捎到集市上卖。这是他几十年来养家糊口的营生。

“缸鱼”,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一种,而且是其间被称为“活化石”的那种。

曩昔,家里罕见自来水,储水用缸。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买一张“缸鱼”年画,贴在水缸旁的墙上。画中的金鳞红鲤映在水中,一舀水,便随波游弋,煞是好看。不仅如此,鱼与余谐音,涵义吉利,所以这就作为一种风俗传承至今。

“蓝绿的根柢上,一条肥头大尾的大红鲤鱼游弋其间。绿叶粉莲,烘托左右。四个大字‘连(莲)年有余(鱼)’印在上边。那股子喜庆劲儿,生动气儿,讨人欢欣的傻头傻脑的姿态,特别招眼。”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曾在文章《看望缸鱼》中将王学勤的“缸鱼”描绘得绘声绘色。

本年85岁的王学勤说,现在家家运用的杨柳青年画,在曩昔归于精美的“细活”,往往只能被送进宫殿或售卖给有钱人。“老百姓家贴的年画,大多是‘粗活’。‘缸鱼’便是‘粗活’的代表作,是咱老百姓的年画。”

走进王学勤在天津西青区的家,一个黑乎乎的案台上摆放着蘸子、刷子等各式东西,巨细颜料上百种。一批黑色的木板“模具”垒在墙边,有的已阅历了四辈人,上面的裂纹被用铁丝“缝合”起来。

王学勤用长满老茧的手拿刷子蘸墨汁,在木板上粉刷,再将宣纸拓在木板上,用专门东西抹匀,重复屡次后,“缸鱼”的概括栩栩如生。一条鱼画下来有十五道工序,来回上三道色。

“这一个荷叶就有四种色彩,从外围到叶子纹理,色彩均不相同,层层递进。”王学勤说。

十多岁时,王学勤就跟着父亲以卖“缸鱼”年画为生。“曩昔,每到腊月二十七八,我就进天津城里,走街串巷地呼喊‘卖年画贴!画帖!’一天下来能赚两三块钱,够过年时美美地吃顿饺子。”王学勤说,那时分家家有口水缸,都要贴。

到后来,从腊月十五开端,他就每天骑自行车赶集,将辛苦一冬画好的“缸鱼”拿到天津一些当地的集市上叫卖。生意好的时分一年能卖5000多张。

直到现在,王学勤依旧在坚守着杨柳青年画中最陈旧的“缸鱼”年画。2011年,他被评定为天津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上一年,他又新刻了六块板,还对“缸鱼”的款式进行了改善。

“鼎盛时期,杨柳青镇南36村‘家家能点染,户户擅丹青’。现在老百姓日子条件好了,水缸换成了自来水,但这门手工不能断了。”他说。

王学勤说,现在乐意学这门手工的人并不多。不过他还有五六个学徒,很是令他欣喜。现在,女儿承继了这门技法,而且不断测验增加新的艺术元素。

“我画了一辈子‘缸鱼’,现在日子变好了,不必缸了,可是这‘缸鱼’不是为了缸而画,是为了美好而画,我会一向画下去。”王学勤说。

王学勤在拓印“缸鱼”概括(1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瑞 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