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名表品牌网资讯正文

揭秘张曙光受贿2300万参选院士:做了很多工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3 11:24:58  阅读:8571 来源:新浪财经作者:王栎鑫

  相关学部院士未满80岁者均有投票权,学术成果仰仗“枪手”,许多环节都需要“花钱”

  张有义 马晓华

  当高官不过瘾,还想当“学霸”,尽管两度参评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院士皆未遂愿,但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高达2300万元与参评院士“需要花钱”有关的受贿款究竟去往何处?

  针对张曙光在10日的庭审中说参评院士需要花钱,中科院学部工作局日前发表声明称,在张曙光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其“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从张曙光“花钱参评”的过程来看,“有院士受贿”的可能性极大;而据熟知张曙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了解,在张曙光2009年参评院士期间,几乎每位评委面前都摆着一封举报信,举报其学术造假、学术不精,但他最终仅以微弱差距未能当选,“这说明了什么”?

  根据本报记者梳理,在张曙光参评的2009年,他参评的是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专业为“铁道车辆”。技术科学部当时有院士110名,其中约有78人有投票权(投票与否出于自愿)。如果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获得当选所需的参加投票的人中三分之二的选票,张曙光显然有许多需要“打点”之处。

  “有院士受贿可能性极大”

  10日,张曙光受贿4755万元的案件,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张曙光本人供述及其行贿人证明,张曙光于2007年和2009年两度参加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并为此多次受贿,总额高达2300万元(详见本报9月11日刊发的《庭审张曙光:觊觎院士头衔受贿2300万》一文)。

  报道刊出当晚,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发表声明称,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铁道部推荐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两次均未当选。在其参选过程中,中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中科院绝不姑息,欢迎社会监督。

  已经86岁高龄的何祚庥依然在着张曙光受贿参选院士的话题。他在福建出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花几百万、上千万去评选院士,表示十分震惊。

  何祚庥根据自己对中科院院士评选程序的了解认为,从结果上看,张曙光最终未能当选院士,这说明中科院在院士评选上“还是客观公正的”。但是,从张曙光花钱参评院士的过程看,“有院士受贿”的可能性极大。

  王梦恕则告诉记者,在张曙光参评院士之初,有两个选择:其一是中国工程院,其二是中科院。之所以放弃前者选择后者,是因为工程院的熟人太多,很多人都“了解”张曙光。于是,张曙光选择了对其相对陌生的中科院。

  王梦恕说,圈里很多人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所谓由张曙光编写的《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等专著,其实是由人捉刀代笔。更进一步的消息显示,为编著上述专著,张曙光请来了原铁道部、南车集团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等机构,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员、工程师等学者和研究者在内的诸多“枪手”。

  一位曾在2009年采访中科院院士评选的记者表示,那个时候就有人对其采访格外敏感。一名候选人一再告诉他:“最好别掺和到这里,尤其是我们这些候选人。掺和没什么好事。”他表示,参评院士有四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很关键。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贿赂行为,不过一般情况下不会赤裸裸地给钱,会以各种名义,如赞助课题经费和活动来给钱。

  如何才能当上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为此,每两年都有约300位有效候选人角逐60个院士头衔,这条路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到底的,最终成功需闯四关。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下称《细则》),想当院士首先需要他人推荐,并且需要3个或3个以上的院士推荐(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或者通过权威组织推荐。

  “被推荐之后,经过院士工作局对被推荐人的材料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上报学部主席团审议,由学部主席团确认后,方为院士有效候选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以上为第一关,即成为有效候选人。接着还有三关要闯:先要成为初步候选人,再要成为正式候选人,最后才是院士的“金榜题名”。

  “成为有效候选人之后,院士工作局将有效候选人名单通告全体院士,并在学部网页和有关媒体公布,然后由每个学部组织本学部院士进行评审和选举。无论是选初步候选人还是正式候选人,以及院士,都是由每个学部的全体院士参加,进行无记名投票,除了80周岁以上的院士。”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据《细则》描述,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分别产生初步候选人和正式候选人,最后选举出院士,且各学部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必须超过本学部应参加增选工作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评审和选举方才有效。

  “在选举院士时,需要获得的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然后再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票数的多少为序依次入选直至满额。”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而在张曙光参选的2009年,他“荣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在当年他竞选的技术科学部的院士有110名,除去32位已经满80周岁的资深院士,还有78位有选举权的院士。对于好歹闯过几关的张曙光来说,显然要做很多“工作”。

  此前就有院士对记者表示,中国院士的评选存在拉票现象。而无论是作为有效候选人、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还是最终成为院士,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所竞选的学部院士(有投票权的)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张曙光自称2300多万投入到院士角逐上,也不难想象他的院士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闯关成功。

  事实上,多次出现的院士争议,已经让院士的评选工作走向谨慎。“从今年开始,院士的评选,只有两个环节是公开的,一个是有效候选人名单,一个是增补院士名单,初步候选人以及正式候选人名单将不再公布。院士评选工作原本是一个学术界的评选,不想让社会的舆论所左右。”上述工作人员表示。getty图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